中国船舶配套业如何破局?
2011-09-15 08:20:36   来源:中国船舶报    编辑: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技术、未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种种不足使得船市低迷期的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骤增。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召开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座谈会,来自财政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两大船舶集团公司及全国重点配套企业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主持会议。与会代表介绍了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等情况,并提出了促进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建议。李东表示,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船舶配套业发展。为深入分析当前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听取企业对于发展的建议,工信部特地召开此次会议。会后,工信部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船舶配套业发展。
成本压力剧增,订单普遍不足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配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有所增加,技术水平大为提高,船用低速柴油机(产品库 求购 供应)、大型船用曲轴(产品库 求购 供应)、螺旋桨(产品库 求购 供应)、甲板机械(产品库 求购 供应)、舱室设备等实现了本土制造,配套产值大幅提升,在船舶配套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一定突破,船舶配套业发展成就不应抹杀。然而,我国船舶配套业还远远跟不上造船业发展步伐,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船市下行,船配业形势急转直下。目前,船舶配套企业普遍面临着订单不足的问题。一家船用柴油机企业负责人表示,2012年公司将有一半产能不能释放,日子很不好过。事实上,在船用柴油机领域,为保证开工率,订单之争已达白热化程度。国内柴油机企业一方面要面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要忍受船东要求越来越高、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的煎熬。
自2005年第一根国产大型船用曲轴制造成功后,我国船用曲轴制造业进步明显,目前低速柴油机所需曲轴的一半已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不久前,上海船用曲轴公司收到第一根出口曲轴(德国船东)的质量报告单,称该曲轴质量稳定可靠,5年来运行正常。然而,曲轴制造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订单不足、价格较低,企业在赢亏线附近挣扎。如果不能接到较多订单,曲轴企业将难以为继。“一旦国产曲轴企业垮掉,曲轴制造将重新回到国外企业垄断的时代,价格也会一飞冲天。”上海船用曲轴公司总经理刘超明不无担忧地说。
船市低迷,船价下行,其影响层层传导,柴油机企业、甲板机械企业、曲轴企业等所有配套企业必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多家配套企业表示,2012年尚可勉强维持开工,2013年形势可能更严峻,日子更难过。
建设自主品牌,强化二轮配套
与会代表认为,通过引进专利技术、合作生产等方式,我国船舶配套业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迅速。然而,这些方式使得整个行业长期忽略了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如果不掌握核心零部件设计及制造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局部技术升级以及关键部件供应都依赖于合作方,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就容易受制于人。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健介绍,该公司产品有合作品牌和自主品牌两种,但国外船东往往对合作品牌更加青睐。事实证明,我国配套企业要发展,越来越需要自主品牌。但在目前船市不好的情况下,建设自主品牌所要花费的人力和财力较大,企业难以承受。根据国情,企业应该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从未来船舶需求和国际海事新规范要求出发,未雨绸缪,大力加强船用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形成关键设备自主研发能力。
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规划发展总监冯建军表示,影响国内柴油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还有二轮配套能力不足。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低速机总装能力已基本满足需求,但二轮配套能力不能匹配。比如活塞(产品库 求购 供应)头制造等,其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柴油机企业需求。由于二轮配套企业一般为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按现有政策,很难达到一些地方工业园区的入驻标准,所以企业发展和投资驱动力不足。他建议,对目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二轮配套产品应予以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生产道路。
建立服务网络,优化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束缚国内船舶配套业走向海外的最重“枷锁”是没有全球服务网络,不能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与会代表认为,在中国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关键时期,解决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同时,我国船舶工业实力增强和配套业规模扩大,为企业解决全球服务网络缺乏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健表示,锚绞机、吊机(产品库 求购 供应)服务的及时性非常重要。绿洲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与国外品牌产品相比质量并无明显差距,然而,由于无法享受到快捷的服务,船东对购买其自主品牌产品总是有些忐忑。即使借助国外品牌的服务网络,当产品在国外出现技术问题时,公司也必须派技术人员赶往现场。但以目前严格的出入境管理方式,技术人员很难保证在72小时内到达。
704所副总工程师王硕丰分析,该所在主动力集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年其产品在内河船市场所占的份额快速提升。目前影响产品上出口船的主要障碍就是缺乏全球服务网络,这也是国内自主品牌配套产品走向国际的重要障碍。在船用空调(产品库 求购 供应)领域也是如此,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基本为沿海和内河船配套。中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强建议,先从建立国外品牌境内售后服务网络做起,待国内网络建成后,再总结经验,完善体系,考虑去国外建立服务网络。
此外,与世界先进船用设备制造国相比,我国船舶配套业规模相对较小,布局分散。以低速柴油机为例,我国船用柴油机企业集中度不高,9家企业2010年的总产量约为600万马力,产量最大的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也只有175万马力。与会代表建议,对能满足需求的大型船配产品,不应再设立新的企业,应鼓励船舶配套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