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市场:真过剩还是虚剩?

2012-10-22 16:38:08   来源:中国水运报    编辑: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市场回归 尚需等待

然而,通过投入那些与前辈设计迥异的新一代集装箱船,降低成本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塞斯潘首席执行官王友贵呼吁船厂拿出新的设计方案多年,如今船厂已别无选择,必须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船公司的盈利问题。

所以,新船还是有需求的。但没有几家船公司能够负担得起或者说准备好了在短期内再次投资造船。

这就会令船公司的船不能物尽其用,且经历一段交付量低于平均水平的时期,从而产生运力使用的吃紧。

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能够提供行业急需的规模经济的1.2万TEU以上大船的交付量将从今年的42艘(504431TEU)上升到明年的39艘(56万 TEU),2014年继续上升到44艘(62万TEU)。

但以星轮船的新造船计划搁浅和马士基把1.8万TEU船订造数量限定在20艘的最终决定将让2015年的交付量一下子降低为9艘(15.8万TEU)。

这些大船绝大多数都将被投放到亚欧线上,而原先在亚欧线上的小船将被转投其他航线,但这些小船的设计并不符合船公司降低成本的要求。

因此,新订单减少与缺少合适的船舶将让行业在几年后面临运力吃紧的局面。在订船几无可能突然复苏的情况下(无论怎么来看,这对行业都弊大于利),船公司能做的也只有耐心等待运输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信心回归。

阴霾散去终有时

持续3年的欧债危机,使欧元区火烧连营,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遇阻,金融市场动荡不稳,累及集装箱班轮运输货量骤减。屋漏偏遇连风雨,前几年猛下订单酿出苦果,严重的运力过剩让运价坐上了滑滑梯,只降不升。面对惨境,船东哀声叹气之余,勒紧裤腰带,又在主干航线上削减运力,以图维持成本。即使这样忍辱负重,收效仍不理想,夏季好不容易打气鼓劲拔出来的信心,顷刻又被击垮,业界笼罩在阴霾里彷徨无奈。

虽然理论界有市场周期论,但集装箱班轮市场今次的萧条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更深,也许跌落谷底的时间会相应延长。被动等待打持久战,一般企业承受不起,很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被拖垮,或者损伤元气,难有振兴之日。难道真要坐以待毙?答案显然是NO!

目前,为伺机早日崛起,不少船东开始调整结构,合理搭配运力维持运价,强化战略合作,采取多项措施降低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梳理经营网络,延揽紧俏人才,积蓄自身能量,期待阴霾散去后重新取得过去的份额,站位到市场制高点上。这种积极的主动冲出低谷的姿态,既是一种自救,也一定会在市场复苏的初期就显现出威力。

风雨之后的彩虹璀璨无比!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