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星修造船项目引进始末

2014-12-04 17:15:15
来源: 北仑新闻网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

再过一个月,三星重工(宁波)(位置 评论 新闻)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条整船就要下水了。即使在今年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该公司仍握有8艘整船订单。2014年,在“牵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的第19个年头,眼下的三星宁波公司正式步入批量造船时代。

夙愿成真。如今不少人追忆起19年前三星项目签约的那一刻,依然怀有激动的心情。现任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巡视员王一鸣用了“激动”、“期盼”和“难以置信”进行概括。

初见:靠机缘“一见钟情”

故事要从19年前讲起。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进入第四个年头。据《北仑区志》记载,当时开发区、北仑区正处在招商引资第一个高潮期。

新的楼房不断动工又不断落成,新的工厂一个一个奠基竣工,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突破120家,主要涉及石化、造纸、纺织、机械设备等领域,这奠定了北仑的外向型临港工业基础。

但兴奋之余,开发区主要领导仍心怀希冀,因为有一块设想中的拼图还没有完成——修造船厂。时任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高勤在展望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时曾表示,一个现代化大港主要由码头、航线、船队、船厂四个要素构成。

“四个部分缺一不可。”现在,2014年11月24日,他站在宁波一幢写字楼的落地玻璃窗前,看着外面车水马龙,回头看着记者,语气依然不容置疑。

而当时国有船企牢牢控制着国内造船业,宁波开发区却硬是想闯出一条引进外资船企的破冰之路。

“打个比方,一个港口若没有与之配套的修造船厂,就好像一座城市没了医院,其功能是残缺的,因而其发展将大受限制。”王一鸣的说法和高勤一样。他当时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他回忆道,那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北仑要建成国际化港口城市,就必须要有一个高水平的修造船厂。

昨天很远又很近。1995年春,王一鸣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几位招商人员出发前往韩国招商。“水山公司、大宇公司、现代公司……我们几乎走遍了韩国的造船企业,直到遇到三星重工。”回忆往昔,王一鸣用八个字总结了19年前这场中韩合作:大势所趋,应运而生。

“大势所趋”,因为除了亟需补强产业链缺失环节外,当时开发区还处在一个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之下。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造船业欲赶超西欧、日本,各大造船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劳动力与土地成本更为低廉、且岸线资源丰富的中国成为韩国资本寻找的发展之地。

“应运而生”,则是说一方面开发区运气好,依托天然良港北仑港,深水岸线长达120公里,发展造船业得天独厚;另一方面,开发区和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有缘分,1995年5月下旬,宁波开发区在韩国开了一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双方在会上“一见钟情”。

据说,时任宁波市委副书记的王卓辉后来在一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年宁波市里引进的几个重大项目中,三星修造船项目是唯一一个现场谈起来的。

尽管是“大势所趋,应运而生”,但是在和三星重工的“相亲”过程中,双方仍然遭遇了不小阻力。其中开发区受到了国内造船企业对这段“恋情”的重重阻挠。

“当时上海极力反对我们引进三星项目。”现任宁波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陈旭勤回忆,他在1995年担任开发区招商局局长时,国内民营造船厂实力弱小,江南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厂、上海造船厂等国有船企掌控着国内船舶市场,他们不希望身边有一个投资过亿的竞争对手。

陈旭勤记得,招商工作刚启动,中国船舶(股票)工业协会专家就开始在宁波开发区蹲点调查,从法律、政策、技术、气候、地理等各个层面对三星项目反复“挑刺”,项目的家底被翻了很多遍,“这破中国造船业天荒的第一步,我们走得确实不容易!”

如果说开发区遭遇了外来阻挠,那么阻碍三星重工选择开发区的因素主要来自其公司内部。据三星重工高层事后透露,早在1994年,他们就已经开始考虑布局海外,并将考察重点放在菲律宾的一座城市。

据透露,这座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而且已经设有各类配套加工厂,工人素质较高,技术支持方便,当地政府也非常欢迎项目落户,当时“菲律宾”方案明显压过“宁波”方案,得到三星重工高层主管的支持。

不过,幸运之神还是眷顾了宁波开发区。王一鸣回忆,规划三星重工的海外布局时,在投资环境说明会上与他有深入接触的三星重工海外事业部部长金东植力主选址宁波开发区,“他当时提出了一个意思‘我们要着眼于未来’。”

王一鸣说,金东植认为,宁波开发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T形布局的中点,紧邻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海上门户,又受国家政策支持,港口条件更是得天独厚,他相信未来这里发展潜力巨大。

不错。一家企业如果仅仅能维持今天的视界,而不能越过障碍注视将来,就必然不能在变动的明天中赢得先机。正是金东植的坚持和战略眼光,最终促成了三星重工总部高管的宁波开发区之行。

国际船舶网招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