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界人物 > 正文

董善华:海运服务业谋转型

2014-10-20 16:58:49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

浙江宁波航运交易所总经理董善华

海运业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9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海运体系,推动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长期以来,航运服务业在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高速发展,国际航运市场重心东移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通信手段的兴起,为我国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

近日,浙江宁波航运交易所总经理董善华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就现代海运体系的建设、智慧航运未来发展路径、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等系列重大课题进行深入交流。

新华网:怎么理解《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现代海运体系?

董善华: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系统地明确了海运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经济、绿色、高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

所谓体系,基本都分为硬件和软件(产品库 求购 供应)。支持现代化海运服务的硬件体系,包括各类技术先进、安全性能高、标准化程度好、绿色节能的船舶及配件系统,还有配套的港口基础设施、港口集疏运体系、物流服务设施等。

中国企业在硬件方面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准,应该说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从世界第四的船舶数量和世界第一的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来看,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海运大国。而现代海运体系的软件方面,则涵盖要广泛的多,从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当地配套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当地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产业分布情况、还有相应的税制和法律体系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海运市场的繁荣程度和低中高(船机库 位置)端业态分布情况。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发达、国际贸易量大、进出口物资多,但中国的海运业还主要停留在运输服务的层面上,国内配套的法律、金融、保险等航运专业服务水平不够高,税制和法律体系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差别,高端的航运服务还是多流向国外。

也正基于此,《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海运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构建国际海运交易和定价中心,提升海运业国际竞争力,这充分体现了政府“顶层设计”的高度和睿智。

新华网:海运服务业在海运体系中素来备受关注,我国海运服务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是什么?现代海运体系要求海运服务业做出哪些改变?

董善华:海运服务业与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紧密关联,绝大部分的国际贸易都通过海运服务来交互、实现。现在,我国的海运服务业还比较薄弱,配套政策尚不健全,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完善,综合国际竞争力较弱,这直接导致我国海运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例,国际航运中心是航运产业链相关环节尤其是中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的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建设情况也成为了航运服务业发展情况的主要标志。

伦敦是目前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港19世纪凭借优势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当时的吞吐量约占世界的50%。在后来的很多年,伦敦港的吞吐量却始终在萎缩,船队也转移到了欧洲大陆,但当时航运中心时期沉淀下来的服务业仍然在伦敦。它集中了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业务、20%的船级管理机构、20%的航运融资规模、23%的航运保险总金额、50%以上的航运仲裁总案值以及67%的船东保赔协会。同时,全球有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因此,尽管伦敦年货物吞吐量不足1亿吨,但其全球最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中国海运业承担的国际和国内贸易运输量占国际和国内贸易总运输量分别超过86%和54%。2013年全球1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排名显示:除第三名和第九名外,其余座次全部被中国港口包揽,中国港口所完成的货物吞吐量在全球十大货港中所占的比重,由2012年的80.19%,进一步提升到81.11%。

2012年,中国海上运输船舶总规模达到17.92万艘,净载重量超过2.12亿吨,集箱箱位达147.52万箱,船队规模居世界第四。但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航运保险份额占世界总量不到3%;2011年中国的银行业占全球船舶融资份额的5%;中国航运金融业务金额占全球总量不到5%;中国目前更缺乏海事仲裁、船舶检验评估等领域的权威法规、机构和人才。

上面的数据足以充分说明中国海运业要实现自身体系的健全发展,就亟需转变发展理念,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信息服务、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