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造船业,“狼真的来了”

2016-03-28 17:08:14
来源:中国水运报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广西造船业,“狼真的来了”

3月下旬,温暖春风中的广西大地涌动着勃勃生机。然而广西造船从业者们却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温暖——

“我们厂的订单,今年没签一单新船,现在船台建造的都是去年订单。”

“船台上建造的都是去年开工的新船,到今年6月以后,我们厂就没新船可造了。”

“干到7月,后面就没订单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接不到新订单,造船厂的厂长、经理们愁眉不展:“大家都没船造,这次恐怕真的狼来了。”

A

10年黄金发展期

瞬间“熔断”了

广西造船业有相当长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以前,除了几家稍为有规模的国营造船厂外,其它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作坊式船厂或沙滩船厂。2003年,广西造船业开始复苏,并得到持续发展。广西千吨级以上的船舶以平均每年300多艘左右的速度递增,产品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优化,特色品牌船舶得到发展,在珠三角船舶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骨干企业初具规模。桂平、贵港造船业呈现出“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趋势,建造的钢质货船从原来的300载重吨为主发展到以1300载重吨为主,很多造船企业具备建造5000吨级的内河船舶和海船的能力,广西造船业步入了黄金发展季节。

“广西造船业在近十多年中也曾是随着航运市场的变化而起伏,但从总体上看,船舶需求量在持续增加,保有量巨大,加之广西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巨大红利,航道等级的提高和泛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的形成,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对船舶的需求很大,因此广西造船业获得了发展所必须的良好的市场机遇。”广西贵港船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广西贵港市江南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麦少平告诉记者,随着广西这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不断提高,造船能力和效率不断增加,保证了广西在造船业的终端产业链,即船舶制造、装配领域逐步缩小了与先进地区水平的差距,船舶产量和港口吞吐量有较大的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4年,广西造船总产值250多亿元,完工船舶510多万载重吨,260多万总吨。如此庞大的数据,几乎是广西2003年以前造船量的总和。

但这一切,在2016年春天熔断来了。

根据南宁船舶检验局新建船舶登记数据,今年1月至3月20日,该局负责检验的6大造船企业——大众船业、焱焱船业、横县海棠、江东船业、南运船业、富民船业,共登记新造船舶24艘;2015年同期达85艘,2014年达115艘。贵港船舶检验局新建船舶登记数据跟南宁情况如出一辙。

“现在航运市场低迷,船厂自然很难再接新订单。我们厂现在建造的都是去年的订单,今年还没接到新订单,大概到 6、7月,我们厂就无船可造了。”麦少平告诉记者,随着船舶市场的持续低迷,除少数企业能维持正常经营外,越来越多的民营船企仅靠出租船台维持生存,甚至有些已处于半停产状态。

B

3个月船价

跳水100

“去年11月份,3000吨级西江标准船型市场价460万元,还供不应求。现在360万元都没人要。”麦少平谈起近几个月船舶价格断崖式下跌时忧心忡忡。他说,“广西造船市场下滑在去年12月已经有了苗头,我们劝阻了好几个长期合作伙伴的投资。现在新船从报建到出厂,大概周期是4到6个月,如果在去年最高点入市造船,现在账面上已经亏了100万元。”

而麦少平的观念在记者在贵港港航局采访时得到印证。

根据贵港港航管理局数据,2015年四季度,贵港在建船舶达178艘、约49.69万吨;与去年同期比,总艘数下降了20.18%,总吨数位增长5.99%.

“造船市场是跟着航运市场走,现在航运低迷,造船市场也跌入谷底。”贵港多家造船企业负责人均表示,这次广西船舶市场陷入低谷的根本原因在航运市场。

根据珠江航务管理局统计数据,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运输需求萎缩影响,珠江水系航运生产继续呈下滑态势。2月份西江水路平均运价仍然处于历史低位,贵港至广州平均运价维持在15元/吨上下波动,贵港至深圳运价维持在17元/吨左右,环比持平,但同比跌幅明显,分别下跌37.5%和41.3%。

记者在贵港港航管理局了解到,2015年,贵港市水运企业船舶营运收入累计达259516.39万元。其中,四季度水运企业船舶营运收入累计59673.96万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1.5%,比前三季度下降24.18%。贵港市水运企业营运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受国内经济工业增速放缓市场低迷影响,广东省大宗原材料市场需求疲软,特别是水泥大宗货物贸易市场滞销,港口货源供应相对不足。2015年四季度贵港中心港区非金属矿石大宗散货运输量同比大幅锐减54.77%,而回港进港的金属铁矿石大宗货物散货运输量同比大幅下降18.66%。

“每吨货物运价只有15元,这是自1990年以来西江水运市场运价的历史最低点。”贵港市海安船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超雄对低迷的市场也是忧心忡忡,贵港船舶营运航次月平均1—1.5航次,贵港市水运企业普遍处于微利及亏损经营状况。

“我印象中,广西造船低谷2006年有一波,船厂有半年没船造;2013年有一波,时间也有大半年,这次广西船舶市场低估,估计没有2年缓不过来。”麦少平一声叹息。

C

市场低迷中

诸多问题一一引爆

“广西目前还仅仅是依靠造船量大来发展,但造船质量、工艺水平、管理水平仍停留在相对落后阶段。广西生产的船舶比较单一,主打产品仅是西江标准系列船型,所建造的船舶基本上以钢质货运船舶为主,在高端产品的设计、生产方面,在船舶重要配套设备的开发、设计和制造方面,与国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南宁船舶检验局局长石明权告诉记者,由于缺乏雄厚的技术实力,广西绝大多数内河民营船企所建船舶技术含量不高,同时,企业管理较为松散。

据介绍,广西民营造船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基础管理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经验管理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在一些企业里居于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普遍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对于材料入库、建造过程的策划、建造过程的监控(产品库 求购 供应)、产品质量监控、生产过程技术处理等均没有分门别类的负责机构,有的干脆由厂长或由其指定的代理人,从头到尾负责到底;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并且执行不严格,有的仅是挂在墙上做样子,应付检查。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十多年间,在广西船舶市场逐渐出现并形成了一个新群体——“倒船族”。他们曾在桂平、贵港一带风靡一时,或以家族为单位,或数人合伙,通过自筹资金加上银行贷款的方式租用船企的船台,聘请当地“工头”为其建造船舶,再倒卖出去,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据介绍,这些“倒船族”的做派是:自行聘请“工头”、购买原材料和船用设备,再由“工头”带领工人负责施工建造。如此一来,船企与“倒船族”的关系为船台租赁关系,真正属于船企的固定职工只有几个所谓的管理人员或股东。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船舶尚未下水,客户就已纷纷前往订购。在此期间,“倒船族”常以“船东”的名义出现在船企和造船行业管理部门面前,经他们的手交付的船舶质量无从控制。

这种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模式,不仅造成了船舶市场的混乱,更加大了行业的管理难度,拖累了整个广西地区的造船质量和船企声誉。对此,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治理,让“倒船族”撤出市场。

推广:安全、洁净 、EPT技术的BSKY压载水管理系统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