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重组终甩中散集团

2016-06-20 08:46: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近一年的重组接近尾声,亏损多年的全资子公司中散集团终于从中国远洋(股票)剥离出去,但中国远洋仍需支付近18亿元的过渡期亏损,这占该标的出售价格的26.54%。

中国远洋自2015年8月8日开始筹划重组至今已经9个月有余,由于调整幅度较大,人员牵涉众多,因此被称作“年度央企整合大戏”,中散集团的剥离意味着中国远洋已放弃干散货航运市场,将主攻集装箱业务。记者昨天下午致电中国远洋董秘及证券代表询问重组事宜,但无人应答。

总转让价格为67.68亿

中国远洋6月18日公告称,公司将承担中散集团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重组过渡期间的17.96亿元亏损。上述举动符合中国远洋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团)于2015年12月签署的协议,即过渡期内,中散集团的损益均由中国远洋承担。此前,中散集团100%的股权以67.68亿元估值被中国远洋转让给中远集团。

中散集团的出售,只是中国远洋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四项交易之一。2015年12月12日中国远洋董事会决议宣布的重组方案可分为出售和收购两部分。首先,除去出售中散集团100%股权外,中国远洋的下属子公司中远太平洋拟以12.24亿美元将其持有的佛罗伦100%股权出售予中海集运(股票)香港。

另一方面,中国远洋(通过其下属公司)拟以11.13亿元向中海集运(包括其下属公司)购买33家集运公司股权,中远太平洋拟向中海香港控股、中海集运分别以76.32亿元购买其合计持有的中海港口100%。交易的支付方式均为现金交易。除此之外,中国远洋还拟以经营租赁模式向中海集运承租其经营的船舶以及集装箱,并由中海集运提供有关的配套服务。

同时披露重组方案的还有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此次重组方案共涉中远集团以及中海集团旗下中国远洋、中海发展(股票)(600026,SH)、中海集运(601886,SH)、中远太平洋(01199.HK)等八家上市公司,影响人数达5万之多。

“韬光养晦”转战集装箱业务

中散集团是由中国远洋2011年底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据中国远洋2015年年报介绍,目前中散集团干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干散货航运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拥有业内领先的运力规模和完善的海外网点布局。

但近年来干散货市场走势不佳,国际航运业供求长期失衡,中散集团的营业利润自2012年以来一直维持20亿元以上的亏损状态。根据中国远洋2012至2015年度报告,中散集团的净利润2012年为-80.61亿元,2013年为16.57亿元,2014年为-16.72亿元,2015年为0.77亿元。

中国远洋在2015年年报中称,中散集团较低的利润率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干散货市场走势持续低迷之下,剥离干散货运输业务至集团层面进行整合,有利于上市公司优化业务结构,集中精力实施业务转型,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此次重组,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的干散货运输均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于本月成立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专门经营干散货运输业务。2016年第一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平均值为358点,同比下跌41.6%,仍没有好转趋向,因此剥离干散货运输被业内视为整体业态低迷中的“韬光养晦”。

与此同时,中国远洋在吸收中海集运的集运资产后,将成为仅次于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三大巨头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集装箱运输公司,实现专业化运营。根据中国海运年报中的分析,2016年,集运市场仍将延续低速增长走势,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和行业整合将带来行业集中度和准入门槛的进一步提高。面对持续低迷的集运市场,行业整合已成为集装箱班轮业发展的常态,将成为实现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