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远船务制造系统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2016-11-29 17:01:08
来源:中远船务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舟山中远船务制造系统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2016年转瞬即逝,这一年对舟山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系列111K原油/成品油轮项目集中交付之后,600人海工生活船项目,FPSO项目P69,马士基3600TEU集装箱船(船型 船厂 买卖)等重点项目建造进入关键阶段。船型建造难度大,首制船居多,多个项目同时推进,技术难点多,工艺复杂,企业正式迎来“年度大考”。

如何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汇总,在后续项目建造过程中持续改进;如何应用、改进新工艺,提质增效,改善管理;如何组织生产,有序推进建造节点,都是舟山中远船务制造系统各部门/工区的重要议题。

客观分析,冷静应对,查漏补缺,持续改进

生产工艺是对现场生产的高度概括。工艺改进源自生产,是对生产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点、线、面的优化提升,与现阶段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要时刻关注企业运行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内先进生产工艺的动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工艺改进,管理提升最终要服务于生产,不能独立于生产实际而存在,因此,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

船舶造修行业,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从事某一类批量船型的建造,不积极挑战自我,那么,其生产力水平就会止步不前。舟山中远船务从早期的驳船、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建造切入船舶建造,经过生产力不断演进,在油轮制造领域已经具有比较优势,与马士基、达飞等航运巨头的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合作也有序推进。不同船型自身的技术特征、工艺特性决定了企业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会逐步积累起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这种不可复制、不可显性量化的经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小到穿舱件焊接(产品库 求购 供应),密闭舱室作业,大到精度控制,空船余量控制、轮机工程,都构成船舶造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船舶按期交付,客户美誉度提升,企业商誉会自动正向传播,反之亦然。

600人海工生活船(N636)是船型海工项目。在分段合拢阶段,由于管件(产品库 求购 供应)走向复杂,前期存在布置不合理现象,造成材料浪费,影响了合拢进度。面对挑战,相关工区客观分析问题之所在,经过认真调研,发现若采取管件与套管直接连接方式,控制较难。后期,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改为合拢套管不施焊,只以端口平点焊接。分段合拢后,将管口对齐,套管套好,施焊即可。表面上看,多了一道后行工序,但有利于分段合拢,也有效减少了材料浪费,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在3600TEU集装箱船项目建造过程中,积极推行干涉检查,降低了由于管件、舾装(产品库 求购 供应)件干涉对合拢进度造成的影响。此前,项目施工时,穿舱件都是全部焊接完毕再合拢。一旦尺寸超差,管口合拢就很困难,解决的办法通常是多设置合拢管或修改管件。管件出舱进行处理,周期长,工程量大。

针对这一情况,制造系统深入分析,比对优劣,确定优化方案,即:穿舱件一律采用复板加套管的形式,复板与船体焊好,与管件之间点焊,通过在舱外设置合拢管来消除管件的安装误差。这种改进,减少了现场管路修改,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系列箱船项目上实施工艺改进,形成成果固化。从生产推进情况来看,效果良好。以上技术改进成果,在后续达飞3300TEU系列集装箱船和113K原油轮项目上都可推广实施。

集思广益,主动提升,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船舶造修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老师傅,在流动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眼界较为开阔。如何将经验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管理,不是空中楼阁。上至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下至企业、部门、班组和个人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任何组织架构的顺畅运行都离不开管理。在生产实际中,管理不善司空见惯。如:员工建议无处倾诉;不积极听取员工心声,对新入职员工之前的工作经验重视程度不够;平行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不够;一些提案或建议无专人落实;生产实际、管理提升的优化要点未能形成固化成果等。

舟山中远船务在十二年发展历程中,在综合管理方面逐步积累了一批优秀经验,如工会系统的“合理化建议”、企划系统的“KPS考核”、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回头看”、企业年终工作会的职工代表建议落实等,这些工作有的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有的属于生产服务、运行保障,但无一例外地,都从不同维度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都为企业永续经营做出了贡献。

从基层组织层面,广开言路,听取心声,部门/工区积极组织专题会议,分承包方队伍党建等工作都为生产节点实现添砖加瓦,施工队的心声,平行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同渠道得以释放、传达,寻求解决之道,从而不断优化管理。

在年度制造项目推进过程中,制造系统科学分析,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管理水平。重点项目的主滑油加油作业、试压设备、串油工艺等都有相应改进。籍可视化管理契机,狠抓生产准备,落实生产管理,从小事做起,不断夯实管理基础。

理顺流程,提升产能,工艺改进永无止境

最初,对合拢管采用现场研配方式,后逐步推行管系(产品库 求购 供应)靠模工艺,短期内适应了生产需要。

在3600TEU集装箱船项目上,施工管理人员提议:现场测量合拢管,出小票图,相关工区在内场做好,直接上船装配。针对这一方案,机装、舾装等工区召集研讨会,确认技术细节,理顺生产流程。根据会议精神,机装工区根据现场合拢管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制作方式,如需现场研配,则提前告知舾装工区,提交清单,进行配料,靠模时,只需将法兰领出,进行现场测量。

合拢管制作工艺不断优化,由最初的现场研配,到后来的现场研配加靠模,再到当下的取样加靠模,辅之以现场研配,方式多样,手段灵活,减少了物料周转,降低了人工成本,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工艺改进无小事。在3600TEU集装箱船项目首制船N688上,取样合拢管89根,靠模合拢管12根;在第二艘船N689项目上,取样合拢管34根,靠模合拢管根2根,现场装配效果良好。初步统计,每根取样合拢管相较现场研配,节约工时约12小时,每根靠模管相较现场研配,节约工时约8小时。同时,还减少了运输、吊装等成本。

注重经验传承,形成系列项目优势

上半年,111K系列原油/成品油轮集中交付,企业制造能力得以系统提升。制造系统及时整理汇总项目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形成文档。项目建造完工后,逐项对问题进行梳理,联合技术中心,组织平行部门特别是涉及到前后道工序的部门开会交流,交换意见,以利后续项目改进。

在3600TEU集装箱船等重点项目上推行类似举措。在N688/N689等先期开工项目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平时交流,问题不累积,不过夜,及时解决。

注重系列项目建造经验的继承性。152K穿梭油轮首制船N574顺利交付,第二艘同型船N686在建造过程中,发电机(产品库 求购 供应)安装,集油槽模块安装等方面的工艺改进都得益于首制船的经验积累。

做好生产准备,打好建造基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艺准备、图纸发放、生产性物资、专用工具、工装确认到位是船舶建造的基础工作。(产品库 求购 供应)件、管附件等生产物资数量多,种类杂,难免出现错配或遗漏。采购周期对生产的影响也很大。机装工区管系工艺管理人员,花时间编制了3600TEU项目全船的阀件清单,一一核对,发现遗漏,及时进行补充更新。

将问题解决在前端,避免对后续生产造成影响。重点项目上,对制作工艺反复进行论证,保证可行性。工艺图纸退审结束,组织人员讨论如何保障后行生产,确保生产实际符合工艺文件要求,保证生产顺畅。新船型、新项目启动阶段,资产员、工艺员按照工作要求,及时沟通领会,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力保节点

FPSO项目体量巨大,线缆设备数量惊人,是难啃的“硬骨头”。该项目涉及系统内单位协作和第三方管理公司,管理难度很大。制造系统直面挑战,积极组织生产,碰到问题,主动和船东、船检协商解决,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11月7日,巴西石油高层现场调研时,对整船进度和建造质量表示惊叹,预计项目将于12月交付。

600人海工生活船项目,仅上建分段就有103个,总组难度大。上建都是薄板,极易变形,焊接控制要求高。各个专业如管系、通风(产品库 求购 供应)、内装、电装、舾装等同时开工,交叉推进。该项目有6个推进器(产品库 求购 供应),安装涉及200多项数据,控制难度不言而喻。在全员努力下,照光完成时,所有定位数据误差小于1mm, 得到船东、船检一致认可。机加工工程量、串油工艺等都异于常规船舶,相关工区负责人驻守生产现场,研讨工艺,紧抓节点。10月20日,项目顺利实现主配电板(产品库 求购 供应)通岸电,全面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152K穿梭油轮N686从6月初正式进入攻艰阶段。为抢抓生产进度,相关工区决定自行制作集油槽等装置,时间紧,任务重。时值酷暑,工程管理人员紧盯现场,组织协调,保证项目顺利开展。11月17日,项目完成坞内工程后,将紧锣密鼓的推进后续工程。

10月18日,马士基箱船项目N688首个上舷侧总段成功吊装,成为先行阶段的重要突破。作为首制船,工程浩大,需要研讨的工艺难点多。工艺讨论、组织协调、现场施工、精度控制,施工工艺和建造质量都需保持高度关注。

2015年,是舟山中远船务集装箱船建造元年,也是企业深化改革,产能优化元年。2016年,舟山中远船务经营接单业绩突出,量上突破,质上取胜,在系列油轮成功交付之后,3600TEU 集装箱船、600人海工生活船等重点项目全面开花,与此同时,多方联动的FPSO项目进入全线攻坚,力求年末交付。

管理为纲,行动贯彻实现。改善管理,提升工艺,以“四特”传统为引领,贯彻落实企业年度目标,力保一个又一个生产节点顺利实现。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