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定海:造船业的春天在何时

2017-12-13 17:03:00
来源:定海新闻网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200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强烈冲击,定海船舶工业逐渐陷入低谷,大面积亏损成为行业遭冷的真实写照。在瑟瑟寒冬中,我区不少船舶企业锐意变革,"坚百忍以图成",用智慧与胆识迎接船舶工业春天的降临———

船舶工业究竟有多冷

“以前生意好的时候,工人们买东西都要排队付钱结账。”今年38岁的何方在小沙街道增辉社区峙岙塘路经营着一家超市,他说,自己的超市跟着附近船企一起经历着“春夏秋冬”的转换。

2003至2008年,世界航运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波罗的海指数(BDI)一路飙升至11793点。巨大的收益刺激了传统船东、航运公司、大量货主甚至资本投资者的投资神经,大家疯狂订造大批船舶投放市场,航运运力急剧膨胀。

定海船舶工业抢抓机遇,积极谋求跨越发展。鼎盛时期,全区共有50余家船舶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生产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舶。2007年,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占当时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0%,是定海名副其实的重点支柱产业。

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国际航运市场,波罗的海指数直线下降,一度跌到了600多点,惨不忍睹。船舶工业由此受到重创,全行业哀鸿遍野。定海也不例外,部分主要生产中小型散货船、管理欠佳的小型私有船企被迫停产,许多大型企业也未完全逃过此劫。2015年6月,曾列入国家工信部船舶企业“白名单”的浙江正和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有限公司进入司法重整阶段,同年11月,舟山五洲船舶(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修造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组,成为近十年来国内第一家倒闭的国有船厂。

“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的不景气直接传导到消费上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定海工业园区船企发展高峰期间,园区所在地的小沙增辉社区的外来人口一时高达6000余人,很多老房子成了“香馍馍”,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交错,商铺林立。而如今的情形已与当初形成天壤之别,老百姓口中“当地的芙蓉洲路”———峙岙塘路已有30%左右的店面关上了门。何方的超市生意也日渐冷清。近日,记者来到该超市,500平米偌大的超市,只发现二、三个工人,原先两台收银机只启用了一台。何方说,现在超市的进货量和利润都比巅峰时期下降了30%—40%左右。

谈及当前造船业举步维艰的发展现状,浙江增洲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增洲”)副总经理李旦深有体会。2008年9月,企业刚投产的第一年,船东方想要见他一面还是比较难的,因此,只能根据船东方的订单数量多少,预约见面时间。2011年起,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出现了根本性转折,部分船东无法保障付款,船企也由此承担了巨大风险。“作为管理者几乎夜夜难眠,‘压力山大’。”李旦说,对于企业来说,接不接单成为了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不接单就是“等死”,而接单却面临着成本高、船价低、融资受阻等问题。以往,一艘船会有5个20%的节点,即每建造20%时,船东就会拨付给船厂20%的船款,而现在大多数船东只肯付20%-30%的款项,剩余都要由船企自已先行垫资直至最终交船,因此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而且,银行也逐渐收紧了银根,船舶企业要想从银行融到大量资金,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渴望。“接单难、融资难、抵押难是目前压在船企头上的‘三座大山’。”李旦显得一脸的无奈。

据区统计局的统计,今年10月,全区亏损前10位工业企业中,船舶企业占据了6席,亏损额最大的已经超过了5000多万元,最小的也达到了1800多万元。“这次船舶工业萧条时间之长,冲击之剧烈,历史上罕见,更不知这‘黑暗’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位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八仙过海显神通

“船舶工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客观上受大环境影响,但是也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管理方式、产品创新等息息相关。”区经信科技局总经济师张宏辉告诉记者,“与定海相邻的位于岱山秀山岛的日本常石集团,虽然日子也不好过,但是由于其十分注重企业的成本管理,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所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比定海船舶企业高出一截。”可见,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船舶企业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并不断拓展市场,才是定海每个船企走出困境的王道。

12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的“增洲”,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国内首艘江海直达船的接水做最后的准备,现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是国内开建的第一艘江海直达船,不仅意味着我市将拥有‘海进江’‘江出海’特定航线江海直达的‘舟山船型’,更给处于困境中的船舶企业提供了信心和希望!”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谢仕红一边为该船的第一次亲密“接水”紧张忙碌着,一边激动地对记者说。据了解,这艘长154米、宽24米、吃水9.1米的“江海直达1”船,改写了2万吨级海船无法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意义深远,也是船舶企业自觉与国家战略相契合,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和重大突破。江海直达船型是目前船舶行业的“蓝海”,市场前景广阔。“增洲”的这一次突破性探索,无疑为全区船舶工业重现生机提供了一个榜样。

与国家战略主动接轨,开发船舶新产品是“增洲”的一个战略突破口,建造特种船(船型 船厂 买卖)舶、工程船(船型 船厂 买卖)、节能环保型船舶则是“增洲”今后企业发展的战略主攻方向。建造国内最大的出口超低温冷藏(产品库 求购 供应)运输船;“5600立方米超低温冷藏远洋运输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评2017年度舟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建造第一艘符合伊拉克高温、高腐蚀恶劣环境的60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船型 船厂 买卖),受到伊拉克交通部高度赞赏和认可;为加拿大船东CANFORNAV公司建造了首制冰区加强64000DWT散货船,为国内同期同类船舶中油耗最好的船舶,《Inside Marine Magazine》杂志专门刊登文章称“增洲造船交付的2艘64000吨散货船,所有实测性能参数均满足预期要求,是同期同系列船型中最令其满意的,期待与增洲的再次合作。”“CANFORNAV公司还为此心甘情愿加账近百万美元。这在极其低迷的船市中还是罕见的。”谢仕红说。

与此同时,该企业还主动向国内外先进同行学习,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谢仕红说,“增洲”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公司员工从2011年近4000人减少至现在的1500人,促使企业在“强管理、促发展、稳发展”中安全过冬。

合作共赢创活路

强强联合,构建开放合作的共赢机制,是当前定海不少船舶企业正在努力探索的一条新路子。

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的舟山长宏国际(位置 评论 新闻)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下面简称“长宏国际”)就是其中一家。“长宏国际”可谓是“生不逢时”,当2009年企业投入试生产之时,船舶工业形势已经急剧恶化。投资70多亿元,占地近5000亩,但是企业的一年利润还不够还银行贷款本利,“长宏国际”面临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造船市场形势不好时,也能有立足之道”。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何胜荣说,目前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对现在的生存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尽可能多地提高附加值,实施多条腿走路,构建全产业链。

这几年来,“长宏国际”一直在尝试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寻求合作。付出总有回报,据了解,作为全球集装箱产销量行业第一,“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32位的中集集团(股票),目前已经与“长宏国际”达成了实质性合作,以参股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发展。11月13日,“长宏国际”两艘1004TEU集装箱系列船舶举行了命名仪式,这两艘船是由中集设计研究院研发,“长宏国际”为德国Junger-hans公司建造的,配备各种先进设备和功能,可以快速安全地装载各种非常规尺寸的集装箱。

与“长宏国际”类似,“增洲”这几年来也一直在寻找“大款”。武昌船舶(位置 评论 新闻)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武船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是中国船舶(股票)重工集团旗下的一家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和以造船为主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目前,“武船重工”与“增洲”的合作已经迈出了可喜一步,双方计划合作生产钢结构件,赶上舟山新区正在全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

坚守是为了迎接明媚的春天

2015年5月25日,是所有“长宏人”都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宏国际”,叮嘱企业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部署,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拼搏向前。“面对市场低迷,我们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长宏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定记住总书记的话,越在艰难的时候,基础越要打牢,等待下一波行情到来时,好大展一番拳脚。”

今年33岁的李川江与妻子2014年先后来到“长宏国际”工作,分别就职于工法科和设计部。李川江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开始整个部门一直在不停地设计、修改一艘58000吨的重吊船(船型 船厂 买卖)靠岸方案,“有时候吃饭、睡觉都在想这个方案要怎么改。”谈起近三年的职业生涯,李川江说,“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企业理念一直在鼓舞着他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寒冬里“阵痛”并非完全是坏事。定海某船企相关负责人坦言,定海中小型船企较多,企业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大部分船企生产工艺落后,其生产模式离现代化造船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此次洗礼,让企业在专业化道路上能够走的更远,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

“目前市场运力相对过剩问题相较两年前有一定缓解,主要得益于近年来船舶淘汰报废和运力新增力度的减小。一般运力即船舶自投入运营后,在整个运营生命周期中会一直存在在市场上,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船东会先淘汰船龄较大或效益较差的船舶,这消化了一定运力。”舟山船舶技术资深专家傅智业表示。

当前,定海船舶工业的发展渐渐呈现出了复苏迹象。船舶工业的变化基于航运业的回暖。有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BDI报收1536点,连续9个交易日上升,前三季度定海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达到85.2万标箱,同比增长29.2%;全区68家海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42.0%。

记者手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随着船舶修造业“寒冬”的到来,接单难、融资难、抵押难,已成为摆在船企特别是民营船企面前不争的事实。

凡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静下心思考转变的最好时机。作为我区的主导产业,全区各类船舶修造企业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长宏国际”强强联合中集集团,建造1004TEU集装箱系列船舶,“增洲”紧紧抓住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建设契机,自行设计制造了国内首艘2万吨级江海联运直达船……

“长宏人”“增洲人”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份从容自信从何而来?除了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信心的支撑,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因为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定力,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才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定海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答案已经逐渐明朗。据报道,2017年12月5日,由我国研制的全球第一艘智能船———大智号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这是全球首艘通过英国劳氏船级社(位置 联系)(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船级社,是国际公认的船舶界权威认证机构)和中国船级社(位置 联系)认证的智能船舶。智能船舶制造就是定海船舶工业的方向,一位业内人士坚定地说。

相信只要我们广大船舶企业用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饱满的勇气去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市场“赛跑”,定海船舶工业的春天一定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

扫一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