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重工:给青春一片沃土

2017-05-09 11:14:37
来源:国际船舶网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要义,“坚守本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技近乎道”是对“中国制造”工匠精神的呈现。我们的青年在逐渐肩负起民族及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逐步化身“大国工匠”的中流砥柱。

随着国产航母的下水,中国大型船舶制造能力再次让世人为之瞩目,在“五四”运动98周年纪念期间,记者来到了位于浙江舟山的金海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探寻在船舶行业中默默努力的青年工匠。这是一方悬水小岛,却建立起了一座亚洲最大的单体船厂,在大量坚守于此的年轻工匠努力下,金海重工在近一个月内连续交付3艘大型船舶,同时正推动30亿的大型智能化改造投资项目,围绕“一个车间、一个船坞、一套系统”,从软硬件全面升级生产线、加强智能化管理系统场景应用,打造“精、轻、柔、美”的未来船厂。

有努力就有收获

“我梦想着让世界为我欢呼,而金海重工给了我梦想的舞台。”提起入职时的想法,金海重工总工办工程师房威说。2016年12月份进入公司,房威就全面负责金海重工管加工车间智能化改造方案的编制,通过方案实施要为金海重工打造出国内首条完整的智能化流水线。这个方案不仅要契合金海重工的生产实际,还要实现自动化(产品库 求购 供应)、智能化双标准,更要保持十年以上的技术领先。这不仅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案例,这项挑战为年轻的房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过六个月的不懈努力,改造方案初稿完成。根据估算,该方案足以让管加工生产线施工人数从300人减少至40人,仅新流水线每年度的材料节约就可达到700万元,房威第一次觉得梦想离得如此之近。

如31岁的甲装车间工人陈相卫所说:“有的企业可以造船,更可以造‘梦’” 。陈相卫是有10年甲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他不仅工作细致,更是抢干脏活累活,他珍惜在金海重工的每一次机会。回想半年来的生活变化,陈相卫觉得恍如隔世,像做梦一样。半年前,陈相卫供职的小型船舶制造厂不景气,像他一样的很多一线人员,拿着与能力不匹配的薪水,干着朝不保夕的工作;入职金海重工后,他过硬的技术能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工资涨了,领导还尽量帮着家属解决了工作问题,一家人终于安定下来了。如今,陈相卫不仅在工作上得到高度认可,还负责师带徒,培养青工。虽然他本身年纪不大,但小年轻们,都要尊称一声“陈师傅”。

同样刚过而立之年的卢相安,是金海重工焊接(产品库 求购 供应)技术室的一名焊接教练,也是舟山市卢相安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办人。“我学历不高,但对船舶的焊接工艺始终痴迷,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在负责的焊接工艺研究、焊工培训岗位上,卢相安大胆进行技术革新,为企业创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公司的推荐和支持下,他先后荣获舟山市“青年岗位能手”、舟山市第三届“技能大师”等称号,成了自己梦想中的人。

有平台就有成长

金海重工人力资源负责人说:“金海重工青年工人占比60%,为了给大家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通道,企业发起了多轮岗位晋升体系大讨论,最终建立了四大类晋升通道。只要年轻人肯努力,无论是想做管理还是技术,都能得到与他能力相匹配的薪酬。”2009年,贲兴入职金海重工时,仅仅是一名现场的电焊技术人员。凭借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出色的协调管理能力,仅半年时间就迅速晋升为一名基层管理干部。

85后、90后很多年轻人在择业时,除了薪水更看重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成长空间、发展平台,所以,金海重工在忙着造船的同时,策划构建了“金海商学院”。企业大学的设置成为像贲兴一样的年轻人进步的催化剂。

晚上的闲暇时间,打开课表,勾选下个月想进修的课程,结合“金海长涂大讲堂”等线上学习平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通道立体而完善。制造部的小李告诉记者,因为公司在岛上,大家反而可以更多的抚平心中的浮躁,沉下心来学习更多东西。用他的话说:“正青春,谁还怕苦呢!”

2008年入职的搭载部精度控制室副经理于杰,从早期“老前辈”们“传帮带”机制到现在的“IMT” (智能智造人才)人才培养,是从一名职业的菜鸟到成长为公司生产经营骨干及青年工匠的另一个典范。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85后,于杰向记者说到,“早期的‘传帮带’使我们这批青年员工从一名菜鸟迅速掌握了知识技能,能够在工作中独挡一面,更重要的是为了推进公司要打造世界未来船厂的目标,公司组织了‘IMT’选拔,将我们作为后备中基层管理干部大力培养,前期还组织前往韩国等其他国家先进企业交流、学习”。

据了解,正是因为大量年轻人的参与,金海重工智能改造前期落地项目已经对部分生产环节产生了明显效果,同时通过前期与多家智能装备研究院合作探索,在今年将实现初期项目落地,提高现场精工生产和柔性制造能力。

很多像金海重工一样的大型企业,着力发展自身的同时,认认真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培养着下一代“大国工匠”。与此同时,也正如这些年轻人宣言的“正青春,谁怕苦呢”,一批又一批房威、于杰、贲兴似的年轻职工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怀揣对造船的激情,坚守并反哺着这片“青春沃土”。

扫一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