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业深度观察:大船小货

2017-12-04 20:58:17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集运业深度观察:大船小货

小货带走的

笔者清楚地记得在那个航贸业尚火的年代,抓起电话颤颤巍巍地告诉货代企业自己有一票小货要走。如果换位思考的话,想想也是,别人不可能不顾大头,来捡芝麻绿豆。不过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先介绍两种趋势。

趋势一,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采购弹性的增大,以及新兴市场的日益崛起,都在刺激着中小型货主甚至是大型货主选择每次较小且灵活的出货量。

趋势二,区域中心化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供应链的本土化——供应链本身正在缩短,这使得一些原本应该划归远洋贸易版图的航贸商机渐渐地流失。

如果说趋势一给行业带来的信号称不上积极或是消极的话,那么远洋贸易的没落对集运业来说可谓“致命一击”——即便这一击可能来得较缓,然而不论怎么说,“远洋”对集运业,都是核心价值之体现。

最近笔者看到好几篇有趣的外媒文章,更深入细致地谈及了以上观点。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全球消费市场一直在经历此消彼长的过程,之前我们之所以显得有些木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手中没有大数据工具,然而在后大数据时代,机遇和挑战都昭然若揭,航贸业在集体动作的拉锯中反而变得愈加脆弱,这是值得所有航贸人思考的终极问题之一。

失落的整箱时代

航贸业正变得脆弱?是的,因为一些深植于根基的业态正在动摇,其中之一就是整箱货时代的终结,这将改变货运物流行业——听上去是一个比较偏激的观点。外媒引用IDS医疗北亚地区董事总经理托米·雷的话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采购弹性的增大,以及新兴市场的日益崛起,都在刺激着中小型货主甚至是大型货主选择每次较小且较灵活的出货量。今后我们会面对一个以数量较小的订单量催生的、以拼箱货为主导的、多种运输模式协同完成运输的未来。

之所以形势会发生这样的转变,究其根本是因为当下是电子商务的“黄金”发展期,而电子商务对企业本身解决资金周转、管理库存,以及优化供应链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只有满足上述三点要求的企业,才能应对更小货量、更密集的出货量频次。作为航贸体系的最终节点,收货人自然是很清楚自己的资产和库存,他们自然是希望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并在大多数时候维持库存的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电子商务目前只占全球零售总额的9%,但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升至15%。在中国,在线零售额已经占了零售总额的19%,有预计在三年内将增至30%。此外,虽然新兴市场对航贸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相当多的零售业采购商不能像发达经济体的采购商一样地去负担大批量的采购额。

即便是大宗零售商现在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也不太情愿选择整箱出运货物,再退一万步说,哪怕是提了一只整箱,收货人也更希望在原产地或目的港完成初步的分理工作,这样到港后就能直接将货物运至配送中心进行分拨——这种拼箱的趋势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货代企业而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托米·雷认为,这种需求将督促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货代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更完善的、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这将是决定客户是否选择哪家物流企业的决定性因素。

令人欣喜的是,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前期整合和越库配送的案例发生,这无论如何对节省物流成本而言是好事,但服务的整合意味着出局者——任何拥有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心的物流企业都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批量集运与小批量配送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托米·雷举了一个医疗供应链的例子,来阐释这种精准的物流服务所发挥的作用。在香港,IDS医疗管理着包括中国大陆和东南亚1万多家医疗机构的供应链业务,其中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专科诊所和实验室。曾在采购巨头利丰集团(与IDS医疗同属冯氏集团)担任货运管理主管托米·雷较早就注意到亚洲的医疗供应链体系业已成熟,可以开展精准式物流的尝试,当然其中有不少基于当下供应链体系实践的总结。

冯氏集团对IDS医疗的定位,是要打破现有医疗用品的供应链体系,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务。目前生产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医疗设备的生产正在向东南亚转移,而中国正转型成为高科技医疗设备生产大国,并日渐成为高附加值医疗设备的出口大国。从实现物流体系重塑来说,医疗设备(如各种医疗仪器、康复工具和体外诊断试剂盒等)的机会比医药产品更多,因为医疗设备更加标准化。

与医疗设备等类似的,在电子商务时代,在海运端的时耗与成本日趋固化的当下,一些具有时效性的、颇具附加值的产品正往集运端寻求突破。传统的那种大开大合式的、往集装箱里塞满货物并寻求效率最大化的年代一去不复返,转而被资金、库存、效率综合考量下的新体系所取代。

渐去的远洋时代

笔者此前的文章中已经强调过很多遍区域中心化会对航贸业带来的冲击,事实上这也是后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间接影响之一。

愈加精准的资金配置、需求预判和库存管理,加之全球产业分工大洗牌后的重新布局,都在挤压远洋货物的产生潜力。智能化也是重要的加压因素之一,如何期待生产周期缩短约83.33%的低端生产行业继续忍受亚欧航线超过60天的运输周期?最后,大型集装箱船的数量增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同时到港的货量成倍地增加,在这个“精确制导”的年代,增加这种货物的不确定性,是反潮流的。

其实只要措施得当,这种大船小货的局面绝非不可调和。接下来更需要关注的是,新局面会带来的市场效应。

扫一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