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海工产业成南通主导优势产业

2018-05-23 08:43:24
来源:南通网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船舶海工产业已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海工、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有400多家,船舶和海工产业市场份额分别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在我市经济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为我市第二大支柱产业的船舶海工产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受世界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市船舶海工产业的发展也有所波动。

所幸的是,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变。在20日举行的2018船舶海工新技术发展交流会上,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超发表主旨演讲时说,2017年全球新造船市场累计成交新船订单726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3%。2018年,国际经贸发展预期稳健,航运市场有望进一步趋稳向好,这对造船市场的回升将发挥积极作用。

他同时也指出,现阶段,船舶工业依然面临着运力和产能双双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复苏之路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对此,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嘉明说,推进智能制造是今后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提升高技术船舶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和模块化设计核心技术,并将智能船舶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船舶领域之一。

他说,目前,国内船厂总体还处于“工业2.0”阶段,在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益生产等方面,仍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推动智能制造的意义,把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做好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导、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在此过程中,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船舶总体设计的初期就将智能基因注入其中,对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船舶整体的感知布局、智能功能的设定作出整体的设计和部署,尤其要在集成设计和数字网络方面寻求突破。陆嘉明认为,作为国内第二大造船和海工基地,南通始终把船舶海工产业作为重要主导产业来培育,走出了一条从修船、造船,向海洋工程和船舶高端配套转型的发展之路,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一批船舶海工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增强研发能力,通过创新转型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像南通中远川崎就曾被工信部评为全国船舶行业唯一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南通凭借已有的扎实基础,一定有着美好的前景。

应邀出席会议的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说,近年来,南通船舶工业努力克服市场影响,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产品成功交付,一批关键配套产品完成研制,产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一批实力强的央企、国企的加入,更是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他希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南通的船舶海工企业要跳出固有思维,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产业模式和企业模式。要在人才队伍、市场把控、研发能力上早做准备多下功夫,高度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政策导向,力争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