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抵达作业海域
5月29日,经过长达17天的远航,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抵达流花11-1油田海域,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海葵一号”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是世界上首个集成了海洋一体化监测系统、数据集成平台、机械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数智化”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该船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总重近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接近30层楼,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海葵一号”本身没有动力,不能在海上自航,为缩短航行时间,减少海水冲击损伤、台风影响等运输风险,“海葵一号”创新采用“大船背小船”和“小船拖大船”相结合的运输方式。首先将该船像货物一样装到大型半潜运输船上,运输至广东锚地后进行分离卸船,最后通过大马力拖轮将“海葵一号”牵引至流花油田进行回接安装。
“海葵一号”于5月12日搭乘亚洲最大半潜运输船“新光华”号从山东青岛启运拖航过程中,先后穿越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累计航程超1300海里。由于“海葵一号”重量大、体积大,吃水深度接近关键航道极限,加上圆筒型结构,重心高、稳定性差,极容易发生旋转,对装船、卸船及长距离拖航提出极高要求。
项目团队攻克超大型结构物运输设计、方案编制、复杂计算等技术难题,助力我国超大圆型深水油气装备运输实现全流程自主化。
针对近20种极端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建立海陆联动的应急保障体系,科学应对海洋横涌、恶劣天气、渔业密集区等各种复杂情况,在全员共同努力下,提前3天运抵作业海域。
“海葵一号”运抵流花油田群海域后,将通过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与提前布设于深海的锚腿进行连接,漂浮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
流花油田在国内首创“深水导管架+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开发新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