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浦东航运周:向海而兴
2024-12-06 20:43:16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12月2—7日,第二届浦东航运周如约而至。本届航运周由政府主办的一场主题大会与56场由航运产业市场主体自主策划的系列活动构成,汇聚航运业专家,集聚航运业新变革、新业态,凝聚业内共识,聚焦新势能力求向海而兴。
在主题为“航稳智远 共赢生态”的开幕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变革”作文,强调“数字化”在推动航运产业转型、变革中的突出作用。中远海运、达飞集团等航运企业代表也不吝分享其在数字化赛道的布局。
在主题为“智领未来 海韵嘉年华”的大会上,航运科技领先企业及业内专家齐聚一堂,探讨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展望绿色“新业态”对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主题为“新时代 大航海 强国梦”的大会上,“智能航运发展”成为专家们探讨的关键词,他们从“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快而谋”的角度为智能航运发展指明方向,并凝聚共识:加速智能航运发展有助于实现强国梦。
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是当前航运业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其还没有形成主要的发展路径。在看不清方向的当下,中国具有多项创新意义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给予市场主体以用真金白银为自己判断“投票”的机会。“上海航运交易所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沙龙”以“周期轮转和确定性”为主题,分享了集运市场的供需基本面,以及集运产业利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对冲市场风险的典型案例。
一年一度,浦东航运周顺利落下帷幕。航道上的智慧之帆暂时收起,期待来年再扬帆,带来更多深刻的洞见。
新变革:航运企业的“数字化”作为
在全球经济和环境法规变化的挑战下,航运业需积极求变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供应链稳定。在第二届浦东航运周主题为“航稳智远 供应生态”的开幕大会上,与会嘉宾普遍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一些航运企业也透露了在数字智能领域的布局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航运业一直是连接世界各地的桥梁和纽带。站在航运产业的十字路口,全球航运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全球经济的波动、贸易模式的变化、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都是对航运业的新考验。
在本届浦东航运周主题为“航稳智远 共赢生态”的开幕大会上,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表示,我们必须积极求变,融合发展,构建行业新生态,以确保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其中,数字化在推动航运产业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会议现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达飞集团)不约而同聚焦数字智能赛道,各自分享布局心得。
数字化何以构建新格局
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它将推动航运产业构建新的格局,重塑业务模式,优化运营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增强航运市场的响应能力。
徐祖远表示,当前航运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合而不和”“和而不合”的问题,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与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合而不和”表现为:“航运产业链各环节虽看似紧密相连,实际上却因缺乏深层次协同和真正的融合而矛盾重重。部分企业逐利时忽视协同效应,过度竞争导致资源浪费、服务质量参差、恶性压价等,破坏市场秩序,阻碍整体效能提升”。“和而不合”则体现为:“尽管行业整体认同合作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如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环保、数字化转型等挑战面前缺乏有效的联合举措,信息壁垒和数据共享难题依旧存在,削弱了中国在国际航运舞台上的话语权和行业利益的维护”。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中国航运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韧性。
针对以上问题,徐祖远表示应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加强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推动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提升船舶经纪、客货运代理和导航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航运贸易便利性,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促进港航产城船贸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方式的数据信息融合和一体化发展。通过科技手段与开发理念构建智能融合管理平台,整合数据,运用算法和模型实现风险的精准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确保安全高效运营;三是推进绿色智能船舶和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航运治理。加快绿色船舶、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设计,推广数字化系统应用,加强理论研究,制定建设规划和政策法规,集聚航运要素,积极参与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和国际航运标准规则制定,提升国际影响力。
当前,一些一流企业正从“数字化”切入,应对产业新变革。
数字化何以助力港航高质量发展
自2016年落户上海浦东新区8年多来,中远海运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愿景,全力布局数字智能赛道,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持续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多式联运能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多年来,中远海运发挥航运网络优势,构建“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整合码头、场站、仓储等物流资源以及铁路、公路、空运等联运资源,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长江沿线为中轴、苏北和浙北为两翼的长三角一体化海铁网络布局。通过天天班循环班列,实现干支结合、常态化运行;大力推进“一单制” “一箱制”,有效促进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无缝化衔接、运输装备标准化升级、信息资源交互化共享、市场主体多元化培育,实现由“港到港”到“端对端”“门对门”的转变。下一步,中远海运将持续创新联运模式,服务保障上海港与水路、铁路、公路的高效衔接,助力上海健全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努力构建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带经贸、以经贸带产业的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量级和辐射能级提供支持。
着力提升绿色数智能级,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航运业正加速推进绿色数智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时代机遇。中远海运正大力发展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绿色低碳智能船舶研制、船用新能源、智能航运等新兴产业,其牵头建设的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累计签发区块链电子提单超35万票;截至2024年11月,上海地区累计实现无纸化放货箱量约104万TEU;自主设计、建造12艘全球最大2.4万TEU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与上港集团等合作推出绿色甲醇从制备、运输、加注、使用到认证的全产业链服务;推出“船视宝”系列产品,挖掘航运数据价值,促进航运、港口、海事、金融、航运服务等行业数智智能的转型升级。下一步,中远海运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与上海深化务实合作,聚焦航运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数据融通;加强绿色航运系统化布局,助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快发展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积极发展电动船舶、智能船舶、机器人和船舶通信导航系统,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航运业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共同打造绿色数智航运生态圈,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整体竞争力。
中远海运副总经理张勇表示,集团将选择科技助力、绿色赋能,依托基础设施“硬实力”和高端服务“软实力”双轮驱动,着力提升多式联运、绿色数智,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中远海运”的新力量。
数字化何以改善客户体验
作为海运、陆运、空运和物流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达飞集团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进行运营,全球雇佣人数逾16万。
今年是中法建交第60周年,同时也是达飞集团在中国成立的第32周年。过去三十多年里,达飞集团在中国拥有19000名员工和近100条直航航线,已发展成为中国航运和物流行业的关键领导者。在中国,达飞集团每5秒会装载1个集装箱,拥有超过230万平方米仓储空间,为其客户提供全程定制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覆盖整个供应链。
对达飞集团而言,创新融于其基因中。数字化转型是航运企业的大势所趋,当前全球贸易与数字化技术正进入高速发展期,达飞集团中国总经理方艾琳也深有同感,她表示:“世界正在急剧变化,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推进,所以在航运业我们必须快速地适应。这就是达飞集团不断开发新的数字工具的原因,这些工具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改善客户体验。”
为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达飞集团正进行一系列创新,比如THUDER解决方案。据方艾琳介绍,这套解决方案使其客户能够通过一个单一的登录入口打印税务发票,然后通过整合多个平台完成美元兑人民币的在线支付,这在中国外资航运企业中是首创。
达飞集团的KIOSK项目也是全球领先的数字解决方案,它结合了光学字符识别和人工智能。在“我的达飞平台”和“达飞(中国)”微信小程序,达飞集团客户不用排队或者和柜台人员面对面,仅需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操作,进行几次点击就可以获取报价、查找航线、计算碳足迹等。
今年,达飞集团还推出其客户忠诚度计划——SEA REWARD计划。该计划针对其在线报价计划工具SPOT ON,使其客户能够积累海里的积分,用于一些奖励项目,也便于未来在SPOT ON上面获得折扣。正如达飞集团的愿景所言:你运送越多,就会赢得越多。
目前人工智能是数字化领域的热门话题,方艾琳相信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几年成为行业规则改变者,因此达飞集团必须尽早拥抱这些新技术。基于此,达飞集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战略并积极在人工智能系统方面投资,支持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比如Mistral AI独角兽公司。
2023年,达飞集团董事长鲁道夫•萨德(Rodolphe Saade)也参与了亿万富豪Xavier Niel和Eric Schmidt共同创办的人工智能欧洲实验室,这一阶段达飞集团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与这方面的领导者进行合作,并且通过人工智能在业务中的多维运用来推动内部的转型。方艾琳认为,这将对达飞集团的员工与客户带来很大益处。
未来,达飞集团将与浦东政府继续携手合作,共同参与塑造全球未来的突破性技术以及可持续方案的开发。3个月前,上海市市长龚正与萨德在后者的法国马赛总部办公室进行会谈,萨德强调了达飞集团在中国的诸多承诺,特别是在上海的计划,比如持续深化与浦东新区在绿色甲醇船、国际中转以及数字化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达飞集团也期待更多数字化项目能落地并付诸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