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下水


近日,由宜昌秭归华星船务承建的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葛洲坝”号顺利下水。
该船是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三峡电能牵头、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参与的重点项目,是我国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做到了百分之百国产化。该船的下水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正式迈入“零排放、智能化”发展新阶段,为全球内河新能源船舶发展树立了“中国标杆”。
“葛洲坝”号总长129.98米、型宽22米、型深7.7米,设计吃水6.5米,最大载重量达1.374万吨。该船搭载12组锂电池箱式电源,单箱容量1999千瓦时,载电量约24000千瓦时,可快速充换电,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采用分布式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每台推进电机可有24路冗余供电模式,供电回路冗余度高。
作为全国首艘取得智能船舶“i-Ship(R1)”及“i-Ship(Nn)”附加标志的内河散货船,该船首次在内河大型船舶中搭载智能驾控系统,覆盖4G、5G、北斗、卫星等多链路网络,实现了远程控制航行,自主操作、错船、避让,自动靠离泊等多项智能化功能,极大提高了航行安全性与运营效率。
船舶采用浸没式多级冷却方式,舱内配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配套研发箱式电源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实现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按运营测算,该船每年可替代燃油约617.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52吨。
“葛洲坝号”不仅在电池容量、载重量两项关键指标上创下全球第一,更构建了内河绿色智能航运的技术体系与标准范式。该项目还将建造配套充电、换电站,这将为长航程大型电动散货船的推广奠定基础,不仅推动“电化长江”建设,也将促进全国内河航运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积极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表示,该船的意义远超单一产品创新,不仅在我国率先实现远程驾控、自动靠离泊功能,更打通新能源动力、智能驾控、配套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成功验证大容量电池、分布式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体现长江大保护战略下,航运与能源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创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