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路里:全球集装箱航运或瓶颈再现
2025-06-05 19:39:51
来源:德路里
编辑:
国际船舶网
我有话要说
欧洲枢纽港拥堵持续升级
随各类非贸易性因素(如:政治博弈、武装冲突等)的影响加深,全球集运体系的畅通及效率在近期再度面临严峻考验。其中,欧洲北部枢纽港已率先出现了广泛性拥堵。根据德路里的《集装箱运力周报》显示,以2025第20周(5月11日至17日)对比第13周(3月23日至29日)表现来看,欧洲各主要港口的平均待泊时间均现显著增长:安特卫普港,从32小时增至44小时,增幅达37%;汉堡港,从34小时增至50小时,增幅达49%;而不来梅港的等待时间更是激增了77%。
相对应地,按市场讯息,至5月下旬,欧洲北部各集装箱码头的堆场占用率均值已高达92%,其中:安特卫普港,部分码头的堆场占用率达至100%;鹿特丹港,和记ECT码头由于出现了严重的堆场拥堵,已开始限制中转\联运作业。
除联盟(尤其是Gemini)重组所导致的影响余波外,莱茵河驳船通行受限(自3月以来水位持续偏低)以及节假日引发的劳动力缺口也是上述“症状”的重要成因。此外,突发性的罢工事件则也使情势变得愈发吃紧:5月20日,比利时的全国性罢工行动使得关键的Kallo和Boudewijn船闸一度停运,并对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的本已紧张的港口运转造成了额外冲击。而后续预计随重要传统节期(耶稣升天节、圣灵降临节)以及“夏休”的到来,欧洲主要港口或将不得已面对更大的作业压力,而其拥堵情况也将延续甚而加剧。
同时,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港口方面的瓶颈压力也正向纵深传导,从而对整体供应链形成了多层次的复杂影响:运输计划的时效与可靠性明显下降;内陆段疏运\配送网络复杂化,运力调配难度加大;物流成本的整体上行等。
综合来看,因受到港口延误的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时效及稳定性正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货主将不得已调整库存策略、拉长采购周期,并提高安全库存以应对潜在中断风险。而另一方面,船公司的应对措施(绕行、跳港、附加费等)则进一步助长了物流成本的上行。
“天涯共此时”--中、美港口网络同步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港口所面对的困境并非个案。自第17周(4月20日至26日)开始,深圳、洛杉矶和纽约等其他主要枢纽港亦已显露出一定的拥堵趋势(三港高峰期待泊船舶数量分别达至50、42和14艘),或反映港口延误以及相关供应链环节的“共振”正在更广的范围内滋生蔓延。
而提前到来的美线“旺季”(受到中美间加征关税90天暂缓期的推动)也正进一步对市场注入压力:
跨太平洋线即期运价自5月初以来已累计上涨27%,已体现了输运需求对费率的支撑;
而船公司将借势自6月1日推出新一轮GRI和PSS,则反映出其对后续市场货量的持续看好。
可供货主采纳的应对之策
当前港口拥堵、区域罢工、气候干扰与政策变量交织,全球集装箱航运体系正处于高度波动状态。供应链各方亟需提升对系统性扰动的感知与响应能力,以构建具备韧性、灵活性与数据驱动能力的物流与采购网络。
在此背景下,及时掌握包括港口拥堵指数、取消航次、舱位可用性等关键运营指标,已成为托运人进行动态决策、风险预判与成本控制的核心支撑。通过更具前瞻性的信息获取机制与多元化运输策略,企业方可在复杂环境中把握节奏、稳健前行。
